上海市肿瘤系统调控与转化重点实验室(筹)(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于2023年11月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建设,是一个集医学临床和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合作交流于一体的数智化科创基地。重点实验室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持以临床需求和肿瘤防治为研究导向,聚焦科技前沿与自主创新,开展前瞻性、 交叉性的医学研究与临床转化研究,力争建设成为立足上海和长三角,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肿瘤医学综合实验室。
实验室的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为赵玉沛院士(2023-至今),第一任主任为刘颖斌教授(2023-至今)。向冬喜、李茂岚、刘培峰、刘贇、黎彦璟担任实验室副主任。学委会由赵玉沛、徐国良、李劲松、窦科峰等院士和李卫平、蔡秀军、陈红专、徐学敏、江舸、刘连新、沈锋、张学文、沈柏用、高维强、王延峰、陈群、李党生、楼文晖、薛蔚、狄文、曹晖、戴慧莉、刘颖斌、焦龙、李敏、郑雷等教授共 26位专家组成,焦龙、李敏、郑雷为海外成员。 实验室研究方向涵盖肿瘤分子流行病学与早期干预、肿瘤生物学起源及调控机制研究,以及个体化肿瘤诊疗与精准医疗技术开发,致力于构建“临床——基础——临床”闭环研究体系
通过多学科协作,力求揭示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规律,选精准诊疗的生物标志物,开发新型诊疗方案,为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和个性化汽疗提供依据。
实验室主体位于嘉定区中心医院新建的科研教学楼,已建成多个技术平台 包括肿瘤微环境研究、靶向生物治疗和肿瘤分子病理学平台,并配备单细胞测建库仪、高通量筛选设备和质谱流式细胞仪等先进仪器,建立了高效、安全的据管理系统。这些设施不仅支持科研,还为区域医疗设备开发和临床转化提供了契机。在2000平方米的研究空间内,实验室实现了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无衔接,为创新成果落地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团队由临床医学、生物信息学和基因组学等领域的专家组成,包括12名博士生导师和13名硕士生导师,团队结构合理,兼具经验与活力。实验室通过与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为肿瘤研究持续注入创新动力。
实验室高度重视国际化合作,已与国内外多家顶尖研究机构和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包括英国皇家马斯登医院、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美国埃默大学、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德国癌症中心、法国医学科学院等通过联合研究、学术交流和提升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在全球生物医药领域的影响力,推动中国肿瘤医学研究迈向更高水平。
在国家健康中国战略指引下,实验室将以服务人民健康为宗旨,坚持“问题导向与创新驱动”的科研理念,加强国内外合作,推动成果转化与临床应用,为肿瘤医学发展和患者福祉做出贡献,努力成为全球肿瘤研究的重要力量。
刘颖斌,男,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普外科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胆胰外科主任、上海市肿瘤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胆道疾病研究所所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市科技精英、上海工匠、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领军人才、美国外科医师学院外籍会员。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全国医德标兵、上海市仁心医者奖、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奖等荣誉称号。
刘颖斌教授自1984年以来一直从事外科学科研、临床和教学工作,特别是在胆道恶性肿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在国际上首次系统揭示了胆囊癌相关的体细胞突变谱和关键的肿瘤驱动基因和信号通路(ErbB通路)(Nature Genetics);在国际上率先构建胆囊癌淋巴转移模型,获得高淋巴转移潜能胆囊癌细胞株。以胆道恶性肿瘤为研究重点,带领团队成立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胆道疾病研究所,带动了胆道恶性肿瘤的诊治研究。主持国家863重大科技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含重点项目1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省部级及局级科研项目20余项。在Nature Genetics、Journal of Hepatology、Gut、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Molecular Cancer等知名SCI杂志上发表百余篇论文。以第一完成人身份先后获得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学术兼职包括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肝脏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普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外科学会普外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普外科专业委员会会长、上海医师学会外科分会副会长、上海市医学会普外科专业委员会胆道学组组长 。
姓名 | 单位 | 职务职称 | |
---|---|---|---|
主任 | 赵玉沛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院士、教授 |
国内委员 | 徐国良 |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 院士、教授 |
李劲松 |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 院士、教授 | |
窦科峰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 院士、教授 | |
李卫平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教授 | |
蔡秀军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 教授 | |
陈红专 |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转化医学协同创新中心) | 教授 | |
徐学敏 |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教授 | |
江舸 | 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 | 教授 | |
刘连新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 教授 | |
沈 锋 | 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 教授 | |
张学文 |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肝胆外科 | 教授 | |
沈柏用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教授 | |
高维强 |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 教授 | |
王延峰 | 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 | 教授 | |
陈 群 |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教授 | |
李党生 |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 教授 | |
楼文晖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教授 | |
薛 蔚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教授 | |
狄 文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院教授 | |
曹 晖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教授 | |
戴慧莉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教授 | |
刘颖斌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教授 | |
海外委员 | 焦 龙 | 英国皇家马斯登医院 | 教授 |
李 敏 | 美国埃默里大学 | 教授 | |
郑 雷 |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 教授 |
仁济医院嘉定分院临床科研中心成立于2016年,该中心集成了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化学实验室、PCR室、免疫学实验室、实验用水制备室及样本库等多个共享服务平台,并已建立符合GCP标准的机构。2023年2月10日,医院的三期改扩建项目正式获得立项批准,这标志着临床科研中心的规模将显著扩大,总面积将由现有的2000平方米扩展至8000平方米,实现面积翻四倍的目标。
作为此次扩建的一部分,胆胰外科实验室也将迎来显著提升,其使用面积将从目前的1500平方米增加至3000平方米。该实验室现坐落于仁济医院东院区科研大楼的第八层,不仅具备实验室、仪器室、细胞房、千级超净间和办公区等多功能区域,还依托于一个跨学科、高度信息化的大型仪器共享平台,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通过这次扩建,预计将进一步增强其在科研领域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